立即体验 立即体验
在线留言 在线留言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深度财务LOGO
  • 深度财务全国统一热线
会计实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实务 会计人生

来源:合肥深度财务  |  浏览:2533 次  |  日期:2020-04-28 跳槽是基于经营自己
 

迷途的羔羊何其多

经常有财务会计人员询问,我现在正处于什么位置,感觉前途茫茫,我该怎么办?有个个案就是典型的案例,某君自己剖析说在制造业基层财务工作2年多—财务主管1年多—酒店财务主管1年—上市公司财务经理1年多,现在主要是负责编制母子公司合并报表,然后询问未来在哪里?

我先就这个个案做背景分析,从毕业到目前一共是6~7年的时间,已经担任上市公司的财务「经理」,大约就是28~30岁之间。

遇到这样的提问,我通常都会让对方,先检视自己的历程,也就是履历表。简单的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检视自己的里程碑

通常我们会从各种学说中的「简历」看到,这门学科的里程碑,就如同内部控制理论的沿革(如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内控从1934年萌芽到2013年的新内控框架的里程碑。

合肥代账

个人履历表上也是需要有里程碑,才能一路铺垫上升的途径;但这里要提醒的是,个人履历上的里程碑不是你的「职位」,而是你的产品。

 

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如果回到前面的案例,我会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审视:「制造业基层2年多—财务主管1年多—酒店财务主管1年—上市公司财务经理1年多」这四段期间做出什么成绩?

所谓的成绩指的是你担任这个职务后,比起前任的工作绩效提升多少?在那些方面帮助到公司?或对那些会计原理、原则应用有了独到之处,又或对企业的「税务适应」上,起到那些作用,帮助企业避税或节税若干?

如果都没有,是不是只是耗尽985、211的递延效应,或浪费了CPA等专业执照的光环与效应,然后就开始每况愈下。

这里我要说明两件事,第一个是你的产品,也就是你的里程碑,第二个认清所谓的职位或职称。

 

职位是什么

台湾经济起飞前,一个公司的经理是寥寥可数的,以我小年轻的时候的公司,公司4000多人的股票上市公司,有六个生产车间,其中最大的是制二课有1800个工人,而制二课最大的官就是一个课长,按职位族谱对照到现在的情况,相当于祖国的「组长」。

这个上市公司的生产系统就一个「经理」,这个经理是要定期列席「董监事会」报告业务内容,并回答董监事的诘问。财务系统也就一个经理,也是要列席董监事会作报告。在董监事会上被询问的内容除了本职的业务问题之外,还会被咨询目前最新的经济、金融情况与未来走向,并询问对企业会造成什么影响。然后还会被要求在下次会议做什么研究或报告,很多企业的董监事都是用类似的方法去评鉴那些人适合在紧急情况下出任代理总经理,或作为候选人。

但台湾经济起飞后,也就是经济泡沫化带来的蓬勃表象,当时就开始流行欧美的「人力资源」理论,然后就变成到处都是经理。所以一样享受到泡沫经济的好处的我,30岁开始担任经理的时候,内心中开心的感觉几乎荡然无存。

因为,我还是小年轻的时候,我们的经理还没上班,我就要帮他擦好桌子、泡好茶,还要确保经理到办公室的时候,那茶汤温度刚刚好不烫、不冷。等我担任经理的时候,却是自己擦桌子、自己洗杯子、自己泡茶,同样是经理,待遇几乎就是云泥之别。

一样的,我就想劝劝时下的小年轻,你年纪轻轻就顶着个「经理」,我就想问问你,你需要列席董监事做业务报告吗?如果不需要,你的经理的抬头真的是个经理吗?

回到开头个案,他在股票上市公司担任「经理」负责编制「合并报表」,这个经理其实就是一个「组长」,或一个资深「会计员」而已,给你「经理」这个名称,就是你的985、211、CPA执照光环带来的晕染效应而已。

 

财务人员的产品是什么

我是从台湾经济起飞之前开始一路走来,到现在眼看着人口红利(也就是泡沫经济)开始消退的人。

但台湾经济起飞之前,我还是个小年轻,那个时候我在一家股票上市公司担任会计,我非常喜欢跟公司里面的老头子聊天,他们都是属于「经营企划室」的人,我们当时都戏称是「冷冻库」或「储藏室」,而那些老头子也是这么自我消遣。有次经营企划室的一个老前辈有意无意的告诉我:小齐,你要每年都有突出的表现,而且这个表现要比你的之前的几任都优秀很多,你才能在这个人事背景复杂的环境中得到「优秀」的考评。

这话我听进去了,也努力实践了很多年,所以工作第二年就提出费用分析按经济要素划分的提案(参见我2019-03-03在财税微波公众号发布的《换个角度看用人费》),并用过去几年的数据来说明,经过公司的经营层讨论后,发现确实比他们之前的报表分析要更直达重点。当然我当年的考评就拿到我心目中的地位,也获得相当的丰厚的奖金。

 

就这样,我每年都会针对工作方法或方向提出改进意见,不一定都会被老板采纳,但对我来说,我每年都有产品,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前公司。也就是说,公司怎么考核我之外,我会对于我每年的成绩会有自己的考核与计较。是的,是计较,是我跟我自己计较,计较有没有成长。

我就特别想问问那些985、211背景的朋友,那些拥有CPA执照且属于非执业的朋友们,你们每年在你的时间年谱中装下什么「milestone」,说得好听是里程碑,说的浅白些就是你的时间管理中的大石头是什么?如果没有,那么你只是不停的消费985、211、CPA执照而已,并没有持续的投资以提升拥有「985、211、CPA执照」的背景的你的市场价值。

 

跳槽前,问问自己,有成绩没?

职业生涯不是盯着「财务总监」或「CFO」就可以,如果这个CFO的工作内容跟一个老会计没两样,只是顶着一个虚名,何必自欺欺人,不要也罢!毕竟对老板来说,给个虚名这样的奖励,不花钱还好听,对企业没什么伤害。(在我这个老头的眼里,伤害的是顶着这个光环的年轻人。)

待过大公司(例如华为或富士康),会让人拥有晕染效应,一如985、211背景或持有CPA执照一样的道理,你可以因为985、211背景或持有CPA执照而有一个比较高或比较好的起点,但不可能永远都是仰赖这个效应,如果还不明不白的,就只能请你回去翻翻《经济学》,重新温习一下边际效应递减定律。

跳槽前,请问问你自己,你在这个职位(职务)上有做出傲人的成绩了吗?如果没有,你的上升可能只是平移,等于浪费了自己的青春,还不如不动。

你从原来的会计员跳槽到一个公司担任财务主管,是消费你过去的资源的晕染效应,还是你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这个就真的要好好的问问你自己。

 

年年有产品,三五年有里程碑

祖国做五年计划已经是第十三个五,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境外人士视为笑话,但第八个之后就没有这样的声音,反而听见中国的五年计划的内容都会被实施,不论什么方式,可能早点达到也可能晚一点达到,但一定会去执行。

财会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自己没有25~30、30~35.....的五年规划,或每三年一个期间的方式,就会陷入迷思。尤其很多小年轻的宏图大业就是35岁以前干上CFO,然后45岁财务自由的。我每每都会反问,然后45~75当个脱离社会的闲散人士吗?多数人都会给我一个愕然的表情。

实务上,能在35岁干上CFO的,大概率不会有前程隐患的问题;而多数人,还是需要一步步的向目标迈进。

为何需要三五年一个期间的规划?

道理很简单,一个财务主管没有经过3~5年的历练,只能说「干过」财务主管,因为从进入职场到熟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到能发挥所学帮助企业改善运营,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办到的,都是天才型。所以在人力资源的眼光里,在一个单位担任财务主管不超过3~5年的经历,可以说是「无效」经历,因为一个景气循环就是3~5年的周期,每每遇到企业效益下行就换工作的人,很难能人相信财务管理的能力。

 

对抗不可预测的未来的风险

最近很多文章或机构,不断的提醒财会人员,会被AI(人工智能)取代,会因为这个那个而失业。

如果,你有不断推进的五年计划,这个问题几乎不会发生在你身上,因为你的所有产品或里程碑,都必须建立在对你任职对公司的运营有帮助的基础上,而这些就是那些机构不断强调的「管理会计」。其实,管理会计就是把会计的技能与知识应用在企业运营管理上,可能会遇到一些你不熟悉的技能,那你有五年计划,你就会主动去学习。

例如,企业要做「策略规划」,财会人员就应该先从必须及时提供那些资料给参与策略规划的人;再进化到财务策略中要配合策略规划修改到什么程度,再进化到熟悉策略规划中各种策略对财务运作的影响,是主动迎合还是被动因应。

这个过程,你说你在一家公司只干个一年多财务主管,你就能从陌生进化到能说会道?我是不相信的。有人曾经反驳我,说CFO不一定需要深入了解策略规划,其实我非常想告诉他,你最好不要说你干过CFO。

 

最后,我还是要提醒一下,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不需要列席董监事会议作业务报告的,基本是徒有虚名;而一个财务经理主要负责编制合并报表,那也是虚有其名,因为这个工作,在很多公司就是一个总账会计就可以「轻易」办到,至少境外是这个情况。

财会人员必须懂得经营自己,年年有产品,三五年就有个明显的里程碑,这样就会有自己的方向与努力的目标。


深度财务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注册代账报税,审计评估,出口退税,财务分析,高企策划等专业服务。

合肥代账

评论记录


暂无内容

第0页/共0页首页上一页0下一页最后一页共0条信息

我要评论

*评论描述:
*验证码: 点击验证码可以刷新

Copyright  ©  2001-2019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合肥深度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皖ICP备12014924号-2